杭州城市的变迁(三)

来源:火狐体育入口首页    发布时间:2025-04-19 20:27:14

  战役之后,和平军两进杭城,杭州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兵革之灾。跟着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杭州被辟为商埠,而近代工业的树立和市政设备的鼓起,敞开了杭州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但因为近代杭州战事频频、政局不稳,城市制作总体上比较缓慢。杭州近代建筑保存至今的甚多,既有表现东方山水园林之美的名人新居、达官商贾的私家花园,又有中西合璧的各式别墅,为文明名城杭州增添了许多神韵与风貌,成为连续文脉、见证前史的标志。

  自明朝始,杭城有城墙和城门绕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甬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口郊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垣数十丈,是为杭州拆城之始;民国元年(1912),初步撤除清波门、涌金门和钱塘门之间的垣,改建为南山路和湖滨路。自此,西湖风景区与城市连为一体,城湖合璧。

  清末民初,杭城街巷不宜通轿车。为此,拓街巷为马路、改拱桥为平桥、填河拆城垣修路、敷设沟管式下水道,成了民国时期城市制作和开展的要点。如:民国6年(1917)1月,构筑了杭州火车站邻近的13条路途,路面宽20尺(6.4米),有荐桥路(今清泰街的佑圣观路至中山中路段)、清泰路(今清泰街中段)、蒲场巷(今大学路)、福缘路(今福缘巷)、马弄路(今城头巷二桥至梅花碑西)、许衙路(今城站路)、板儿路(今建国南路清泰街至姚园寺巷段)等。

  清政府拓荒的旗营,致使西湖与杭城间隔,市民游湖须绕过旗营,最多只能由涌金门收支,多有不方便当。民国2年(1913),抉择撤除旗营城墙,建新市场,辟湖滨一至六公园,建公共体育场,并大修新市场邻近一、二等路途,合计27条,使西湖与市区相连。

  民国后期,为习惯日益鼓起的城区交通和城市制作开展的需求,许多拱桥被改为平桥,不少河道被填平为路途,如改盐桥、新宫桥、宝善桥、章家桥等石砌拱桥为钢筋混凝土桥,填运司河、三桥址河、小河,别离筑成劳动路、定安路和光复路,逐步推动了杭州市区的路途制作。

  杭州近代民居大致可分为三类:榜首类为一般民居,这类建筑散布最广,一般为一开间,前为客堂,后为卧室,青盖瓦、泥地上,风格较为俭朴;第二类为比较殷实人家的住所,一般为三开间,一进为厅堂,二进为住所,多为二层高楼;第三类是达官贵人、巨商富豪的住所,由多进建筑、多条轴线组成大型院子,院子内设有轿厅、正厅及各类厅堂楼阁,并以园林假山装点,木刻、砖雕、堆塑及石雕装修。

  清末民初,杭州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顶替的过渡时期,这使其时的杭州别墅,既有中式风格的,也有欧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款式的,更有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式的。它们外观造型共同、特别,全体建筑正经、富丽,表里装修精美、奢华,室内用具气度、高雅,各种设备完全、舒适,可谓独具神韵,可谓模范。

  近代杭州的商业建筑有以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和张同泰药店等为代表的前店堂、后作坊式的中药业建筑,也有供同乡同行集会、借寓的会馆,还有各式金融建筑和传统老店。在西风东渐的大布景下,近代杭州的商业建筑,包含中山中路一带的百年老店宓大昌烟店、万隆火腿店等,多带有欧陆风格。

  近代杭州的文明娱乐场所首要有剧场、影戏院、歌舞场等。跟着近代教育的鼓起,重视实学的新式校园逐步树立,其建筑既有中式的,更多的是中西结合的,亦呈现出杭州近代建筑之西风东渐特色。

  杭州近代邮政通讯工作,始自海关试办邮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杭州官巷口设杭州府送信官局(寄信局),此即杭州近代邮政之初步。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十九日(1897年2月20日),杭州府送信官局(寄信局)正式改名为大清杭州邮政局,局址初设马市街口忠清里,宣统元年(1909)移三元坊。

  杭州有线电报兴办于清光绪九年五月初三(1883年6月7日),在上板儿巷司营公解设有杭州电报局。杭州电话公司兴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6年1月),设于和平坊浙江兴业银行内。杭州远程电线日,为杭州电报局所兼办。民国16年(1927)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杭州建长波无线电台,地址在西大街小校场(今环城西路电政街)。

  辛亥革命前,杭城的首要交通工具是马车和轿子,民国初初步有了人力车(人力车)。1922年冬,初次开通了湖滨至灵隐7.4公里长的公交线,沿途设昭庆寺、中山公园、岳坟、玉泉、洪春桥等停靠站,在洪春桥邻近建有杭州首座公交停车场。

  民国18年(1929)6月间,首届西湖博览会开幕,设有八馆二所,环行会场一周约8华里,杭城公交为参观者往复会场供给了极大的便当。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杭州世经剿丝厂自备发电机发电,供厂区照明,它是杭州办电的先驱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杭江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电厂前身)兴办。1911年7月8日,浙江省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板儿巷发电厂建成发电,正式向杭州城区供电。1918年,供电规划由市区扩大到市郊。1922年,艮山门榜首分厂建成发电;1929年浙江省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板儿巷发电厂更名为杭州电厂。1932年,闸门电厂建成发电。闸门电厂、南京下关与上海杨树浦电厂并称为江南三大发电厂。至民国23年(1934),杭州电网的动力用电量初次超越照明用电电量。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1月,沪杭甬铁路浙路(闸门至枫泾)开工,揭开了杭州制作铁路的前史前奏。一起开工的还有江墅线(南起江干闸门,北止拱宸桥新埠),这是杭州最早的一段铁路,于1907年8月通车经营,成为交流大运河与钱塘江的重要枢纽。江墅线在清泰门内设车站,杭人称之为城站(最早亦称清泰站)。江墅线后成为沪杭雨铁路的干线和支线,抗战时,江墅线一段被日寇拆毁,现为绍兴路路基。

  民国5年(1916)8月,孙中山先生到杭州时,新市场等地的路途正在构筑中。他在时任浙江省都督兼省长吕公里举行的欢迎大会上,作了题为《路途为制作着手的榜首初步》的讲演,指出路途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勉励浙江尽力构筑路途。

  民国18年(1929),浙江省政府抉择自行筹款,兴筑起自钱塘江彼岸西兴江边、总算与水路运输相联的江西玉山的铁路(定名为杭江铁路),揭开了浙江省自筑铁路的前奏。民国19年(1930)3月9日,杭江铁路(其时称萧常简便铁路,后改名为浙赣铁路)开工建筑,经萧山、诸暨、义乌、金华(兰溪)、汤溪、龙游、衢县、江山而至江西玉山,于民国23年(1934)1月1日正式通车,浙赣铁路东接沪杭线,西连粤汉线,北达九江,交流水运,成为横贯浙、赣、湘三省仅有的大动脉。

  民国20年(1931年)1月,杭州榜首家自来水厂——清泰门自来水厂建成,于1931年8月15日正式向居民供水。供水道路是:一路自官巷口总管接出后经迎紫路(今解放路)至延龄路(今延安路),北折龙兴巷至丰家街,并接次管至宝石山的日本领事馆,再沿北山路至岳坟、孤山等地。另一路自宫巷口总管接出,经三元坊、保佑坊、和平坊、清河坊至鼓楼、水师前,直达凤山门,折东沿六部桥至候潮门,向北至雄镇楼、车架桥、羊市街和马坡巷,接次管至三廊庙、南星桥和闸门。

  清末,杭州的工业本钱总额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上海、广州、天津和武汉。跟着民族本钱的鼓起和开展,杭州成为一座以轻纺为主的工业及以工艺为主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相结合的城市。近代工业的鼓起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制作的开展,交通便当的拱宸桥区域和南星桥邻近集聚了很多工厂,如:通益公纱厂、闸门电厂和光华火柴厂等等。其间:通益公纱厂(杭一棉的前身)是其时我国自办尖端规划的纱厂和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公司,标志着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的诞生。

  钱塘江大桥贯穿之前,铁路沪杭、甬曹、杭江线相继通车,浙西公路亦慢慢地开展,但因为钱塘江一水之隔,铁路、公路未能联接相通,南来北往人员、货品过江,全赖舟渡,非常不方便当。为交流钱塘江两岸交通,民国24年(1935)正式开工建筑钱塘江大桥。

  因为钱塘江底流沙层厚,钱江大桥采用了特别的规划:先打30米长的木桩,木桩上再做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墩是空心的,下面有气压沉箱的墩座,上面有承托钢梁的墩帽。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工程师自行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层为规范轨距的单线米。全桥各部分方圆表面漂亮,邻近有六和塔胜迹,开桥身的壮美景象。民国26年(1937)9月26日,塘江大桥铁路通车;11月17日,公路通车。22月下旬,日军迫临杭州,为阻挠日军过江,22月23日下午奉令将钱塘江大桥自行爆炸。民国38年(1949)康复通车。

  从一片浩瀚,到秀美的西湖、广阔的钱塘江、陈旧的大运河;重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明,到现在的互联网经济;从无到有,从俭朴到富贵,历经八千多年的变迁,杭州不仅在我国有了重要的位置,也逐步走向了国际。



相关产品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