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提升固态废料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市——点废成金解码循环经济财富密码

来源:火狐体育入口首页    发布时间:2025-09-15 18:33:42

  榆林提升固态废料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市——点废成金,解码循环经济财富密码

  来源:榆林日报时间:2025-09-13 14:15:24编辑:李强责编:

  2024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58.3%,较“十三五”末提高30个百分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6.1万亩;累计建成汇荣禾砖厂、大海则煤矿充填等综合利用项目24个,新增年利用能力2368万吨;榆阳、神木、府谷等地煤矸石用于矿坑回填治理项目陆续投运,全部建成后可消纳固废2.42亿立方米……这是榆林坚决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全面打响固废治理攻坚战,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市的生动答卷。

  榆林位于黄河“几字弯”中心,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肩负着能源保供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使命,在煤炭、火电、煤化工等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工业固废产生量逐年攀升。

  为切实扛牢黄河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榆林不断强化固态废料“五个一”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印发《榆林市“十四五”工业固态废料污染防治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建成投运工业固态废料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搭建形成全市工业固态废料环境管理“四梁八柱”。

  制度框架的完善,为项目落地生根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榆林围绕建工建材、矿井充填、生态修复、高值利用四大方向,加快布局落地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全方面提升固废综合利用能力。

  在传统利用领域,一批重点项目有力支撑了固废消纳:陕西汇荣禾煤矸石综合处置项目年处理固废300万吨,生产环保建材5亿块;陕煤曹家滩、中煤大海则煤矿建成百万吨级矸石充填系统,实现煤矿固废“不出厂”;横山康博环保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建成后,年处置油泥、粉煤灰等25万吨,逐步提升危废固废协同处置能力……这些或落地、或在建的项目,让“废材”持续转化为“财源”,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提升固废综合利用量的同时,榆林还注重质的提升,不断开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在科立科盈科技有限公司,煤气化渣生产无机纤维板材示范项目已进入调试,投产后,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物将化身为防火、零醛、轻质的无机纤维板材,可以大量替代传统石材和装饰材料。

  科技创新是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的源动力。榆林联合西北大学、榆林学院等院校制定《普通工业固废矿坑回填技术规范》《煤基固废修复盐碱地技术规范》等多项区域标准。此外,通过设立科技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用”联合体,重点突破煤矸石分质利用、粉煤灰土壤改良剂、气化渣提碳等关键技术。2023年以来,气化渣分级提碳技术成功应用,镁渣用于路基材料和脱硫剂等新路径逐步拓宽,一系列技术突破让榆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驶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让“变废为宝”有了更硬核的科技支撑。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离不开高质量精准监管。近年来,榆林一直在优化执法机制,创新建立“生态环境执法+固废专项督察”联动模式,开展“清废行动”“利剑治污”等专项执法,实现对重点产废企业、综合利用项目、矿山修复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建成市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涉废企业逐步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工业固态废料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及处置全过程监管。此外,定期组织固态废料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零容忍”,引入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方法,提升执法精准度和效率,有效遏制固废非法转移和倾倒,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坚实执法保障。

  本站所刊登的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人民广播电台及榆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榆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320006

  榆林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相关产品
一键拨号